-
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中涉税问题实录
3月20日(星期二)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涉税文字实录 一、彭博社记者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过去的40年中,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成功使数亿人脱贫。现在中国进入新时代,显然在新时代,中国面临的问题将更加复杂。另外,我们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模式也会经历一些变化,这集中体现在这次两会期间,政府机构改革方案通过以及进行修宪等。在中国进入新时代以后,特别是在吸引外...
-
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的“放管服”问题释放了什么信号
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的“放管服”问题释放了什么信号 2018年3月20日,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在回答中国日报社记者有关“放管服”的问题时,李克强总理强调: 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去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就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可以说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成为政府继续推进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一个利器。 所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今年要在六个方面下硬功夫,你也可以把它形象地说成是六个“一”...
-
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谈餐馆税收问题底气何在
2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在回答中国日报社记者的提问时李克强总理说:“刚才第一位记者讲到两会的时候提到机构改革,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还包括了国税和地税的合并,这就令我想起了一件事。我参加一次座谈会,有专家跟我说他去调研时发现,在餐馆里边吃饭是由地税向餐馆收‘营业税’,而要打包带走就由国税来收增值税。他就问当地的有关方面,说我要是站在饭店门槛中间吃该由哪个部门来收税啊?当时对方给他的回答...
-
增值税将迎来新一轮改革 专家建议取消10%档税率
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不仅多次针对小微企业“定向减税”,同时也在不断扩大享受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今日,本报聚焦小微企业减税,从小微企业减税重要性、小微企业减税效果以及如何进一步深化增值税改革等方面,采访业内专家对此进行解读。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要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落实好已出台的扩大享受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范围等减税降费政策,研究进一步深化增值税改革方案。对此,专家表示,深化增值税改革需要进一步降低增值税税率...
-
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征管问题明确!4月1日起施行小规模纳税人免征起征点提高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5号为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和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的公告》(2021年第11号)的规定,现将有关征管问题公告如下:一、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合计月销售额未超过15万元(以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季度销售额未超过45万元,下同)的,免征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合计月销售额超过15万元,但扣除本期发生的销售不动产的...
-
2021年4月份国家发布了哪些新的法律规定,2021年4月新发布的法律规定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公布!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自2021年4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采用建设方式配置资产的,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资产交付手续,并在规定期限内办理竣工财务决算,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对已交付但未办理竣工财务决算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确认资产价值。二、@小规模纳税人,税费优惠延续!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延续实施应对疫情部分税费优惠政策的公告》。《公告》明确,《财政部 税务总局...
-
代表委员谈减税降费:轻装上阵 未来可期
在李克强总理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等重要信息一出,让广大市场主体十分振奋。近年来,减税降费持续发力,一项项为企业减负的真招实招接连出台。一年来,全国税务部门把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减税降费决策部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按照税务总局党委提出的优惠政策落实要给力、“非接触式”办税要添力、数据服务大局要加力、疫情防控工作要尽力的“四力”要求,制定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责...
-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消息与我们自己息息相关?总理报告现场传来这些重磅消息!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要点如下:一、去年工作回顾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内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环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二、“十四五”主要目标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 三、今年主要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
-
反对大幅度提高个税起征点 因为会弱化百姓税收意识 但应对富豪企业家严征!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一直备受关注。2016年“两会”期间,时任财政部长楼继伟专门就个人所得所得税改革问题做了解答,近日,个人所得税改革问题的讨论再度兴起。基于对国内外个人所得税制度的长期观察,结合对权威人士、主流媒体所披露的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信息的解读,以及对社会各界的个人所得税改革热议问题的关注,形成如下辨识。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观察 1994年税改形成了现在的个人所得税制。20多年来,除对扣除额进行过几次调整外,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个人所得税收入从1...
-
个税改革方案有望上半年出炉 起征点是否调高受关注
近年来,作为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个税”话题一直是舆论热点。去年围绕“个税”出现了多个热点话题,比如“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36年未改,800元起征点挤压实习生”“年收入12万元以上被定为高收入将成个税调节重点”等。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肖捷在介绍今年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时提到,要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研究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 作为财政系统的年度重要会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中提出的工作将成为今年财政部的重点项目,肖捷释放的信号无疑让人们对个税改...
-
高培勇谈死亡税率:解决办法就是增加个人缴税 但是没人愿意啊
本文源自高培勇在2016财经战略年会上的演讲 高培勇,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以下为发言实录节选: 我本人是研究财税的,几十年如一日,这几十年当中我特别注意不搞跨界的发声。比如说金融领域,德旭院长、承惠所长,金融领域的事情,我历来有足够的敬畏之心,我连买什么理财产品都要问德旭。讲房地产倪鹏飞是专家,除非他邀请我谈房地产和财税有关的东西,我才敢参加他的研讨会。宋瑞是旅游的专家,旅游问题我敢随便发声吗?也不敢。做学者要有基本的门槛意识,要有专业的认识,越是接近于操作层的产品越是要精准的专业分析,我这里...
-
高培勇批跨界发言被炮轰:谈税收非专业人士该闭嘴吗?
在几天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的“财经战略年会2016”上,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的宏观税负问题就出在,几乎所有的税收都是从企业口袋里掏出来的,企业税降一点,个人税增一点,我们更多的百姓愿不愿意改这样一种结构? 高培勇还说,所有人都热衷于减税降费,为了减税降费就提出各种各样的政策主张,甚至把减税降费当做一个基本目标。但是殊不知不管是税还是费,从来都是和政府的支出绑在一起的,我们总要问你拿什么去减费降税?目标是好,但是归宿在那。很多人的分析绕开了...
-
企业负担重?部委举证:这锅不该让税收来背
资料图 “老子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只有把束缚老百姓(47.140, -0.18, -0.38%)手脚的绳索都解开了,才能真正发挥13亿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1月4日,2017年开年首个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用老子这句已经传颂超过两千年的话来诠释改革的无止境。 企业最期待的改革是什么?玻璃大王曹德旺吐槽中国企业税负过重后,这便成为了2016年12月以来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今年开年,权威说法来了。 企业负担重,税收不能“背锅” 就在开年首个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明...
-
下一步要坚决整治“红顶中介”
2016年5月9日,李克强出席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资料图) “一定要下决心清理不规范的中介服务,特别要坚决整治‘红顶中介’!”李克强总理在1月4日的常务会议上强调。 此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在部署消除行政审批“灰色地带”时,李克强曾形象指出,要警惕一些审批事项换个“马甲”,由政府职能转到与政府关联的“红顶中介”,要彻查“红顶中介”代替行政收费等现象。1月4日的常务会议上,总理重申道,本届中央政府成立以来,已经取消了许多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规范的中...
-
经济学家圈:我想说学者你不是家奴 你不是被豢养的
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比如没有人能对抗税。 人的力量又是有影响力的,比如专业的人不断创造奇迹。 2017年经济学是比较出彩的一年,产业政策之争让一直专注于短期经济政策的经济学家们或多或少回归到经济学范畴之内,也成为多年以来的一个热点公共话题。 产业政策之争坦白讲,是经济学家圈策划出来的一个话题,换句话说,假如经济学家圈不策划传播这个话题,2016年并不会发生如此热闹的一幕。 经济学家圈9月9日刊发了《张维迎炮轰产业政策:从无知走向无耻!》一文,引发了公众关注,阅读量为50万+,随后12日刊登了《林毅夫...